找到相关内容2359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于兜率天宫学经

            是一位女婆罗门之子,成为帝王族士夫。基本上熟悉一切共通与不共明处之经义。考虑到《般若经》的密意难以通达,为了明见佛尊,跟从阿阇黎啊哈达于幻网坛城接受灌顶,欲将鲜花奉献给弥勒佛。后来著论师来到鸡足山的一个洞穴中修行弥勒法12年,得新见弥勒佛。在这个期间他修得了上师教法禅定。一次弥勒佛问:“想要得到什么?”回答说:“我祈求大乘教法弘传。”弥勒听后对说:“握住我的...

    才旺瑙乳编著

    |奇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759441229.html
  • 问:何为十回向?

    十行已满,不居其功,故曰回向。其十次第:曰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、不坏回向、等一切诸佛回向、至一切处回向、无尽功德藏回向、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、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、真如相回向、解脱回向、入法界无量回向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0578065.html
  • 从《婆薮盘豆法师传》看瑜伽行派三大师唯识著述的流出分期(1)

      周贵华(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东方室)   摘要   真谛所译的《婆薮盘豆法师传》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(asanga)、世亲(vasubandhu)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,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。本文依据《婆薮盘豆法师传》,并结合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记》、布顿的《佛教史大宝藏论》、多罗那他的《印度佛教史》等文献,通过分析、世亲修学弘化的生涯,说明了瑜伽行派三大师弥勒(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4841420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为什么说实相无相,亦无不相?怎样理解?

    问:为什么说实相无相,亦无不相?怎样理解?   徐恒志答:通过依法修持,逐步证知自性本净,远离一切虚妄、生灭现象,故说“ 相”。虽自性黏、,但一切事物无不随缘显现,了了分明,故说:“无不相”。 无相就是“真空”,无不相就是“妙有”。

    徐恒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62611308.html
  • 五台山金刚窟轶闻趣话

    外城高僧佛陀波利人窟不出,上人人化窟内,诸多化现为金刚窟留下了颇具神奇色彩的轶闻趣话。正如明代著名高僧释镇澄所言:  石门寂寂锁苍台,  波利寻真去不回。  大智愿工向背,  游人何事浪相猜。 ...真所谓不可思议。  三、金刚窟文殊化现般若寺得道  大历三年(768),牛头宗僧人也来到五台山,为永嘉董氏子,自幼非常聪明,12岁在猗律大师门下出家,即能背诵大乘经的数万首偈,又精于戒律。...

    岩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2466600.html
  • 瑜伽宗

    瑜伽宗  古印度亦称“大乘有宗”,与“中观宗“相对,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。公元五世纪中,由、世亲两兄弟所立。相传曾受到弥勒菩萨的启示,诵出《瑜伽师地论》,为教义的根据。著著有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等。世亲初习小乘,后随兄习大乘,有《唯识三十颂》等。瑜伽宗和中观宗在否定客观现实世界方面宗旨是相同的。但瑜伽宗在否定客观世界的同时,又肯定思维意识的真实存在,南北朝时传来中国,自唐玄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358727.html
  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观音寺澄还法师定期讲经弘法

      呼和浩特观音寺住持澄还法师每周六、日下午14:00在观音寺讲经弘法。  为弘法利生,澄还法师于2005年10月1日起,在本寺下院为学佛人士讲解《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》和菩萨、索达吉堪布译的《入行论》两本佛法专著。目前,《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》已经讲到《下士道》章节中的《念死无常》、《三恶趣苦》、《皈依三宝》篇幅。  据悉,澄还法师预计在2007年10月左右讲解完两本佛法著作。(相庵法师)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弘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0/0624106213.html
  • 无着菩萨

    经典的思想,与前期 南方的大乘有相背处,乃为事实。进而考察,胜经以中印的阿陀(Ayodhya)为中 心,世亲出身于北印,特别是,却以阿陀为中心而发展唯识大乘。阿陀是多 王朝于第四纪之末向此移都之地,所以又有人以为中期的大乘经典,可能是多王朝(西元 四到六世纪)时的文化产物。  不论如何,当龙树组织了大乘佛教,他的特色是破小乘而发挥大乘的优越性;到了 , 就把在教理方面开展到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751543.html
  • 汉传性相二宗与藏传深广二派之异同

    曾出现过两个大的学派:  一是以龙树为首的深见般若学派;  一是以弥勒五论为依据解释般若的,以为首的广行般若学派。  前者称中观学派,后者称弥勒学派。《弥勒五论》中分前二论《佛心论》、《现观庄严论》和后三论《庄严经论》、《辩中边论》、《辩法性论》。在前二论中开示了中观见,后三论中开示了唯识观。、世亲兄弟二人根据弥勒“后三论”,开创了唯识学。  藏传佛教各教派在智慧正见方面以龙树学说为主,学修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55947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鸠摩罗什之后还有哪些著名的翻译大家,又是属于什么系统?

    华严经》,昙谶于421年译出《大般涅槃经》,求那跋陀罗于443年译出《楞伽经》等。这些经典的译出对中国佛教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公元六世纪初菩提流支来华(508)创译大乘有宗、世亲一系的论典,其中《十地经论》影响尤大,传习者形成地论师一派(分南北两道)。以后真谛三藏(498-569)于公元546年来华,563年译出的《摄大乘论》和世亲的《释论》,564年译出世亲的《俱舍论》,566年到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113910827.html